不给水源,与世隔绝,这180天他们怎么活过来的?

2016年12月14日,“绿航星际180天太空计划”圆满结束,一大波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工作者、知名媒体记者,齐聚深圳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共同见证“绿航星际180天太空计划”的志愿者走出舱门的那神圣一刻!

首先,我们要祝贺这次“绿航星际180天太空计划”圆满结束,但你有没有想过在这180天,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吗?他们的食物哪里来?饮用水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有看过《火星救援》吗?

一个宇航员在火星上落单了,等人从地球赶来救,但得等四年,然后问题就来了:咋活?吃啥喝啥?火星大气稀薄,而且大气压力仅为地球的百分之一,人可能死于冷死,热死,缺氧,宇宙辐射等等......简单来说:可以开始写遗书了。

无水无食物只能选择“狗带”

但是这哥们不是一般的人啊,真是厉害了我的哥:这哥们是个植物学家,他自己在火星上种土豆,把自己的尿过滤循环,自给自足,硬是撑到四年后有人来救他!

等待救援

《火星救援》只是电影,而现实中,我国首次主导的“人与环境”领域大型国际实验绿航星际太空180计划,将模拟火星的生存环境,让科研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180天,堪称现实版的火星救援!

2016年6月17日,在银河系地球中国深圳,4名志愿者进入面积37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展开为期180天的生存实验。

密闭舱

为什么设定180天?因为人类从地球到火星至少需耗时7个月。如果能解决这180天内的吃喝问题,形成可靠的生命健康保障体系,那在火星居住的事就八字有一撇了。

试验以氧气、水、食物和固体废物循环的闭合度将分别达到100%、90%、70%和60%为目标,通过植物培育与管理、废物处理与回用、水循环管理和大气再生与调控多项关键技术,开展受控生态生保技术试验验证。

总而言之:这半年,你们四个人靠自己了。

入舱前

他们在密闭舱内用哪些黑科技解决吃喝问题

也许你们压根不关心那些无比复杂的高科技,但有个事你们肯定关心:在火星上吃啥喝啥?

中科院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说:“人类未来要星际旅行、移民外星球,首要任务是解决食物自给、氧气和循环水等问题。”

移民外星球如何解决食物自给、氧气和循环水

在这180天里,4名志愿者生存所需的大部分水、食物,以及全部氧气都将依靠舱内系统自给自足。那么,这四个人吃什么?既然是密闭舱,那水从哪里来? 

吃·3D食物打印机

记者在星际家园后厨发现了一个神秘的3D食物打印机,难道是用它来制作食物?!科研人员表示“你真机智”,并当场向记者展示:将面粉和水分别注入3D打印机,轻轻一按,月饼就开始制作了,而且是莲蓉馅儿的。

十分钟左右,月饼就做成了。在“火星”上吃月饼,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未来,如果3D食物打印机真的可以出现在太空家园,就可以节约大量的物资供给。

同时,科研人员在舱内栽培了5类25种植物,其中包括小麦、马铃薯、甘薯等粮食作物,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生菜、苋菜、小白菜等蔬菜作物,草莓和樱桃番茄等水果植物,铁皮石斛、辣木等功能植物。

科研

喝·空气制水机

没水源咋办呢?没关系,直接用空气制水!

绿航星际太空180计划”引入了福能达空气制水技术,无需水源,直接从空气中过滤冷凝生成水,实现舱内的饮用水直饮。

空气制水机

其实早在“绿航星际太空180计划”之前,福能达企业的无废水纯水技术、高效改性分子筛滤料技术专利,就曾运用于中国航天神五到神十、嫦娥一号到三号水循环系统。  
凭借在航天领域的贡献,福能达更于2013年荣获国家颁发的“神舟载人航天贡献奖”。

到火星去

同时,福能达更进一步研发出空气制水机和空气水咖啡机,将航天科技普及至日常生活,让空气制水走进千家万户,为地球日益严重的水源危机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12月14日,绿航星际太空180计划圆满结束,4位志愿者也安全健康的出舱了。

出舱

密闭舱内的空气制水机
打开舱门那一刻,我们见到了神奇的密闭舱!
看见我们家的空气制水机了吗?

签名

进军太空,指日可待!

这次“绿航星际太空180计划”的成功将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的受控生态生保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能参与这次计划,为国家太空探索工程作出贡献,福能达深表荣幸,也希望咱们将来在火星住的时候,照样能喝上一杯健康好水。

自给自足,完美!
福能达智能水科技,见证中国航天事业腾飞!

水是生命之源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科学喝水
下一篇:冬天吃完火锅别忘多喝健康好水

重点推荐

返回新闻列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