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大众的消费水平和健康理念的提高,让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追求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市场上推出了各种神乎其神的功能水制造机,包含碱性生态水机、弱碱性能量制水机、碱性离子水机……这些净水设备都主打一个概念:产品具有制备弱碱性水的功能。厂家声称,弱碱性水是最符合人体需求的健康水,有营养保健作用,不仅能促进人体发育,还可以防止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但事实是怎么样呢?弱碱性水真的有利健康?真的可以治病吗?真的可以让你更聪明吗?现在福能达小编与大家一起捋一捋,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这种观点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饮水健康伪概念四起,谁是幕后黑手?
酸性体质、碱性体质是伪概念
人体是个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身体内部不同的体液有不同的PH值。例如胃液PH正常值在2–3之间;尿液PH正常值则在4.5-8;血液PH在7.35-7.45。而我们的身体通常呈现弱碱性其标志为血液酸碱度(pH值),也就是说人体酸碱度(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时属健康、正常状态。当人体的调节系统出现了问题、酸碱平衡被打乱,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所以,从医学角度上讲正常的酸性体质是不存在的,“酸碱体质说”更不成立。
事实是碱性水不会让你更健康,当然也不会让你更加聪明
既然酸碱体质的理论不成立,那么所谓多喝碱性水能改善身体酸碱平衡的说法自然也就无法成立。
首先,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同样是相当复杂的过程。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净水设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顾久传曾对此给出解释,“水是喝到胃里的,胃的环境是酸性的、pH约为2—3。胃液的作用一是杀菌,二是帮助消化。而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不管你喝什么水喝到胃里后,pH值都会改变。”,因此碱性水让你更健康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人体有着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由消化、呼吸、排泄三大系统层层把关,让身体的酸碱值维持在稳定的范围。除非三大系统本身出了问题、失去了自我调节能力,这时候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维持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健康、适量的饮水、进食是必要的配合,但如果想要恢复健康,更多的是需要接受积极的治疗。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有专家指出过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副溶血性活菌等致病微生物喜欢的环境全都偏碱性,人体过量摄入碱性水,反而有助于对病菌的“培养”,其实际效果是对健康身体起到了破坏作用、适得其反。
总的来说,正如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所说,“正常人需要均衡饮食,无论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都不可少。摄取过多动物肉类食物容易引起慢性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营养不平衡,而非人体自身的酸碱性出现了问题。”
在2007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有相关说明:“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一些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碱性食物的疗效并非在于提供或改变人体本身的酸碱平衡状态,而是为了适时补充维持健康体魄所需的营养物质。
所以,碱性水不会让你更健康。让你健康的其实是你自身生生不息的生命系统,因此坚持每一天均衡合理的饮食结构反而对保证人体健康有利。
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2010年的央视315晚会,曾对“碱性水祛病强身骗局”进行过详细曝光。当年央视用权威解释和实验告诉消费者碱性水有益身体健康,就是一个营销噱头并没有实际的科学依据。但5年后,仍有高达34%的被访受众认为“碱性水能够改善体质”成了其歪论的拥趸。于是2015年,央视315晚会上不得不再一次解释碱性水“神话”背后营销多于功效的骗局,希望消费者能对此提高警觉。
追本溯源,一开始,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以“酸碱体质论”为主题的文章还多以“科普”的面目自居,如今,几乎在所有该类文章后面都有某种品牌产品的身影或隐或现,有生产银杯的商家称,碱性体质的妇女更容易生男孩,因此要用纯银制造的杯子盛水能把水质改造成碱性,而喝了碱性水则能把体质轻易变成碱性。诸如此类的“弱碱性水杯”、“碱性离子水”、“天然绿藻”等神乎其神的新奇产品接二连三,而且也都搭上了“酸碱体质论”的“便车”。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此手法是不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
弱酸性饮用水也有不少好处
关于“弱碱性水有益身体健康”这条谣言,已经破解完毕。其实反过来说,弱酸性水也有不少行业内公认的好处,例如进入胃部后能够减轻消化负担、强化食物营养吸收,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弱酸性饮用水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几乎绝大部分的水果存在形式均是酸性或弱酸性,苹果、橙、猕猴桃等等;世界上不少公认的优秀天然矿泉水源,水质大多数均呈弱酸性;又如我们平时吃的醋,都是有益的酸性物质。所以,以酸碱性来判断饮用水并不科学。
面对市场上品类繁多的饮用水产品,消费者也无需困惑,行业专家们的一致观点是:“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水都是好水!”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全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从产品质量来讲,权威部门发布的包装饮用水产品标准、卫生标准及饮料通则等为全行业通行的质量检验标准以此对水的质量和指标进行有效地规范。从产品包装上讲,国家有营养标签标识标准等法规,通过此来对产品外包装和标签上的关键信息标注进行规范。